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法規內容

法規名稱: 為落實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具體規範「原住民地區」之範圍
公發布日: 民國 91 年 01 月 23 日
發文字號: 臺(91)原民企第9101402號 函
法規體系: 社會福利處
法規功能按鈕區

主旨:為落實「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有關「原住民地區
      」條文之規定,謹擬具「原住民地區」之具體範圍,
      詳如說明,敬請 鑒核。
說明:
一、查「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第5條規定:「原住民地
    區之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其僱用
    下列人員之總額,應有三分之一以上為原住民:一、約
    僱人員。二、駐衛警察。三、技工、駕駛、工友、清潔
    工。四、收費管理員。五、其他不須具公務人員任用資
    格之非技術性工級職務。前項各款人員經各級政府機關
    、公立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列為出缺不補者,各該人員
    不予列入前項總額計算之。原住民地區之各級政府機關
    、公立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進用需具公務人員任用資
    格者,其進用原住民人數應不得低於現有員額之百分之
    二,並應於本法施行後三年內完成。但現有員額未達比
    例者,俟非原住民公務人員出缺後,再行進用。本法所
    稱原住民地區,指原住民族傳統居住,具有原住民族歷
    史淵源及文化特色,經中央主管機關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地區。」第11條規定:「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及公
    營事業機構,辦理位於原住民地區未達政府採購法公告
    金額之採購,應由原住民個人、機構法人或團體承包。
    但原住民個人、機構、法人或團體無法承包者,不在此
    限。」為落實上開規定,保障原住民工作權,爰依第5
    條第4項規定,擬具「原住民地區」之具體範圍,報請
    核示。
二、本會經審慎評估,以30個山地鄉及25個平地鄉(鎮、市
    )合計55個鄉(鎮、市)為原住民地區,上開鄉(鎮、
    市)臚列如下:
  (一)30個山地鄉包括:台北縣烏來鄉(編按:現為新北
        市烏來區)、桃園縣復興鄉、新竹縣尖石鄉、五峰
        鄉、苗栗縣泰安鄉、台中縣和平鄉(編按:現為臺
        中市和平區)、南投縣信義鄉、仁愛、嘉義縣阿里
        山鄉、高雄縣桃源鄉(編按:現為高雄市桃源區)
        、三民鄉(編按:現為高雄市那瑪夏區)、茂林鄉
        (編按:現為高雄市茂林區)、屏東縣三地門鄉、
        瑪家鄉、霧台鄉、牡丹鄉、來義鄉、泰武鄉、春日
        鄉、獅子鄉、台東縣達仁鄉、金峰鄉、延平鄉、海
        端鄉、蘭嶼鄉、花蓮縣卓溪鄉、秀林鄉、萬榮鄉、
        宜蘭縣大同鄉、南澳鄉。
  (二)25個平地原住民鄉(鎮、市)包括:新竹縣關西鎮
        、苗栗縣南庄鄉、獅潭鄉、南投縣魚池鄉、屏東縣
        滿洲鄉、花蓮縣花蓮市、光復鄉、瑞穗鄉、豐濱鄉
        、吉安鄉、壽豐鄉、鳳林鎮、玉里鎮、新城鄉、富
        里鄉、台東縣台東市、成功鎮、關山鎮、大武鄉、
        太麻里鄉、卑南鄉、東河鄉、長濱鄉、鹿野鄉、池
        上鄉。
三、本會以前開55個鄉(鎮、市)為原住民地區之理由敘明
    如下:
  (一)法規措施明定,行諸多年:查臺灣省政府前於民國
        34年起針對山地特殊行政狀態,建立行政體制,即
        劃編山地鄉村鄰,將原有理蕃區域按照地方行政體
        制,根據山地地理環境及交通情形,劃編村鄰,建
        立鄉公所及代表會,並委派原住民(當時稱山胞)
        任鄉長(後改為選舉)。是以山地鄉公所分別於34
        年底至35年成立,全省12縣計分30個山地鄉、217
        村。此為我政府第一階段的山地重要施政,建立原
        住民行政工作之基石。複查臺灣省政府於民國41年
         2月11日頒發「臺灣省山地鄉公所組織補充辦法」
        以適應山地實際需要,配合地方自治及加強行政措
        施,並附「臺灣省各縣山地鄉公所編製員額表」,
        爾後部分山地鄉名稱並依規定變更為現行名稱。是
        以30個山地鄉已行諸50餘年。至於平地原住民鄉(
        鎮、市)之沿革,查臺灣省政府前以民國44年2月
        10日(44)府民一字處13670號令頒「臺灣省政府
        輔導平地山胞生活計畫」,以提高平地原住民(當
        時稱平地山胞)生活水準,明定以各縣平地行政區
        域內原住民為推行對象,並以原住民集中地區花蓮
        縣、台東縣、苗栗縣為實施地區,其中花蓮縣、台
        東縣各有10個鄉(鎮、市),苗栗縣則有南庄鄉計
        有21個鄉(鎮、市)。複查民國45年5月10日(45
        )府民一字第49690號令頒「臺灣省平地山胞生活
        改進運動辦法」之施行地區,除上述所列之21個鄉
        (鎮、市)外,另劃定苗栗縣獅潭鄉(賽夏族居住
        )為平地原住民鄉,計22個鄉(鎮、市)。另查民
        國56年1月12日府民一字第2971號令頒「臺灣省政
        府輔導平地山胞生活計畫(第三次修訂)」明定平
        地原住民鄉(鎮、市),除前述22個鄉(鎮、市)
        外,並將新竹縣關西鎮(泰雅族居住)、南投縣魚
        池鄉(邵族居住)、及屏東縣滿洲鄉(排灣族居住
        )等3鄉(鎮)劃入,共計25個平地鄉(鎮、市)
        。是以上開平地鄉(鎮、市)亦有行諸40餘年之行
        政史。若將上開55個鄉(鎮、市)列為原住民地區
        ,既符合長久以來之行政習慣,亦延續法規措施,
        展現施政之一貫性。
  (二)原住民族傳統居住,並具原住民族歷史淵源及文化
        特色:查前開55個鄉(鎮、市)為原住民族傳統居
        住,並具原住民族各族歷史淵源及文化特色之地區
        ,且為原住民族社會之共識,以往政府推動原住民
        施政,以該55個鄉(鎮、市)為行政區域,即秉持
        此種考量,是以將其訂為原住民地區,既符合憲法
        增修條文第10條第11項肯定多元文化之精神,亦符
        合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第5條第4項所稱原住民地
        區之定義及條件。
  (三)反映民意需求,行政可行性高:衡諸原住民族民意
        ,以及地方行政鄉(鎮、市)長之反映,前開55個
        鄉(鎮、市)訂為原住民地區,其行政可行性最高
        ,並符合地方行政需要。舉凡位居前開55個鄉(鎮
        、市)之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均已
        有此基本認同,是以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相關條
        文於原住民地區保障原住民工作權之意旨,當能落
        實執行。盱衡前開論證及理由,本會擬以現行30個
        山地鄉及25個平地鄉(鎮、市)為原住民地區之具
        體範圍,敬祈俯允為禱。